經(jīng)常聽人說茶酒,什么是茶酒呢?今天漢中綠茶酒生產(chǎn)廠家,為你講解茶花酒的知識!
茶酒,外文名Chartreuse,是一種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,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(zhì),與其茶的淡香混合之物。主要原料為茶和葡萄糖和水。
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,中國人獨創(chuàng)酒曲復(fù)式發(fā)酵法,開始大量釀制黃酒;到約一千年前的宋代,中國人發(fā)明了蒸餾法,使得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,從而酒文化滲透于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在中國人生活中的諸多方面,酒都占有重要的位置。而茶酒,早在上古時期就有記載,不過那時茶酒僅僅是米酒浸茶,而并非茶文化與酒文化的交融結(jié)合。
引茶酒主要原料:
茶葉
紅茶、綠茶、花茶、烏龍茶均可。
蔗糖
以優(yōu)質(zhì)蔗糖為佳。
茶酒介紹:
茶酒的文化史篇
800余年前北宋大學士蘇軾留翰墨遺珍、古籍引注,記載了以茶釀酒的創(chuàng)想。蘇軾將創(chuàng)想中的“茶酒”以“七齊”“八必”做為茶酒釀制之法,添“酒禮”、“酒德”之說,豐富了茶酒文化的精神內(nèi)涵。蘇軾定論:“茶酒采茗釀之,自然發(fā)酵蒸餾,其漿無色,茶香自溢”。
米芾《過白鶴居》題壁七言絕句:“白鶴居里翰林公,‘七齊’‘八必’釀茶漿。夢里注釋引古法,異想天開設(shè)酒坊”。《夜飲論釀》“望高山兮,日沐浴春芽兮。望高山兮,秋風又發(fā)茗兮。望高山兮,何日釀茶漿兮。望高山兮,詩天地造化兮。望高山兮,福祉眾生樂兮。望高山兮,夢翰林坊釀兮”;
馮仝(元代畫家)繪元朝初年婺州文士張雨取沼溪之水煮茶,設(shè)想以蘇軾“七齊”、“八必”之法發(fā)酵秘釀茶酒,款待沼溪草堂諸詩友,詩人包山寺高僧慧覺禪師賦詩記其事:“嵋山翰林留逸事,夢中幻覺注此方。昨日東閣暢胸意,品茗醉似釀茶漿”。馮仝應(yīng)邀悅其事以畫筆,將婺州諸文士沸茶釀酒逸事留圖卷中。
沈周(明朝畫家)寫詩記錄溫州知府文林效仿蘇軾釀酒而未能如愿的軼事,從子文衡山繪“家翁沸茶釀酒圖”傳于后世。清人鄭板橋居揚州時,也曾似想完成蘇軾夢想以茶釀酒。畫家金冬心書聯(lián)“辭官揚州揮素墨,煮茶效仿翰林公”相贈。袁枚《賦茶酒歌》“一別吳郡思
新詫,重來南楚鬢添霜。清談猶是蘇玉局,夢里開坊釀茶漿。江水悠悠不知遠,山風習習漸加涼。坐看春溪忘情態(tài),攬月賦詩愛夜長”。詩人張漱石與袁枚比鄰亦賦茶詩“細雨瀟瀟欲曉天,半床花影伴書眠。朦朧正作翰林夢,獨設(shè)酒坊釀茶漿”。李漁“清狂趙居士,夢酒似茶漿”,敘說南宋金石家趙緒成煮茶釀酒的故事。從上古傳說至北宋蘇軾整理引注,到清乾隆年間,在文士、畫家中廣現(xiàn)沸茶釀酒的逸事。這是中國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脈承傳中的一部分,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“中國茶酒文化的酒脈”,撰記了獨具魅力的 “茶酒”文化史篇。
好了,關(guān)于陜西茶花酒的知識,今天小編就講解這么多了,更多資訊請繼續(xù)關(guān)注本站!